MyCat:开源分布式数据库中间件
摘要:MyCat截至到2015年4月,保守估计已经有超过60个项目在使用,主要应用在电信领域、互联网项目,大部分是交易和管理系统,少量是信息系统。比较大的系统中,数据规模单表单月30亿。本文带你全面了解MyCat。 为什么需要MyCat? 虽然云计算时代,传统数据库存在着先天性的弊端,但是NoSQL数据库又无法将其替代。如果传统数据易于扩展,可切分,就可以避免单机(单库)的性能缺陷。 MyCat的目标就是:低成本地将现有的单机数据库和应用平滑迁移到“云”端,解决数据存储和业务规模迅速增长情况下的数据瓶颈问题。2014年MyCat首次在上海的《中华架构师》大会上对外宣讲引发围观,更多的人参与进来,随后越来越多的项目采用了MyCat。 MyCat截至到2015年4月,保守估计已经有超过60个项目在使用,主要应用在电信领域、互联网项目,大部分是交易和管理系统,少量是信息系统。比较大的系统中,数据规模单表单月30亿。 MyCat是什么? 从定义和分类来看,它是一个开源的分布式数据库系统,是一个实现了MySQL协议的服务器,前端用户可以把它看作是一个数据库代理,用MySQL客户端工具和命令行访问,而其后端可以用MySQL原生协议与多个MySQL服务器通信,也可以用JDBC协议与大多数主流数据库服务器通信,其核心功能是分表分库,即将一个大表水平分割为N个小表,存储在后端MySQL服务器里或者其他数据库里。 MyCat发展到目前的版本,已经不是一个单纯的MySQL代理了,它的后端可以支持MySQL、SQL Server、Oracle、DB2、PostgreSQL等主流数据库,也支持MongoDB这种新型NoSQL方式的存储,未来还会支持更多类型的存储。而在最终用户看来,无论是那种存储方式,在MyCat里,都是一个传统的数据库表,支持标准的SQL语句进行数据的操作,这样一来,对前端业务系统来说,可以大幅降低开发难度,提升开发速度 图1 MyCat架构设计图 MyCat解决了哪些问题 1. 连接过多问题,可以通过MyCat统一管理所有的数据源,后端数据库集群对前端应用程序透明。使用MyCat之前系统结构如图2。 图2 MyCat早前系统架构 MyCat引入连接复用解决多应用竞争问题,通过MyCat改造后,如图3所示。 图3 改造后的MyCat 2. 独创的ER关系分片,解决E-R分片难处理问题,存在关联关系的父子表在数据插入的过程中,子表会被MyCat路由到其相关父表记录的节点上,从而父子表的Join查询可以下推到各个数据库节点上完成,这是最高效的跨节点Join处理技术,也是MyCat首创。 图4 独创的ER关系分片,是MyCat首创 3. 采用全局分片技术,每个节点同时并发插入和更新数据,每个节点都可以读取数据,提升读性能的同时,也解决跨节点Join的效率。 图5 采用全局分片技术 4. 通过人工智能的catlet支持跨分片复杂SQL实现以及存储过程支持等。使用方式主要通过MyCat注释的方式来执行,如下: (1)跨分片联合查询注解支持:…